作者:徐田雨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2022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碳汇核算方法》(HY/T 0349-2022),并将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测算海洋是地球系统最大的碳库,是大气的50倍、陆地的20倍,海洋每年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约20亿吨,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3左右。中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在海洋碳汇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除碳汇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金红石/独居石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波浪/潮汐等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需要使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探测,其中海洋传感器的发展对海洋探测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海洋传感器目前仍处于技术跟踪阶段,随着国家“863”计划支持以及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国部分传感器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对领先国家形成全面赶超的态势。
一、智慧海洋提供政策保障,丰富资源催生经济动力
——政策驱动:中国海岸线漫长,海洋国土面积广阔,海洋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全面提升海洋信息获取和通信能力,充分发挥海洋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效能,海洋大数据深度融合、智慧挖掘和智能应用能力大幅提高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指出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对海洋传感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地方层面,沿海省份均出台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涉及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海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等相关内容。山东省在《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智慧化赋能,并部署实施海洋智能感知、智能装备、智能网络等创新工程,在智慧海洋建设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经济驱动:海洋蕴藏丰富资源,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减轻陆地资源负担。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占中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34%,海洋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占中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52%;生物资源方面,中国海洋生物约15000多种,近海可捕量占世界5%;矿产方面,中国海域已探明矿物65种储量约1.6亿吨,包含重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品类;能源方面,中国海洋能总蕴藏量折合电力约9亿千瓦。海洋隐藏资源需要各类传感器来探测发现,如多点甲烷传感器可勘探海底油气资源,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可计算海上风速,对海上风电建设、指导渔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环境限制要求多参数智能化,资源分布促使深海化发展
——多参数: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尤其在深海探测中,海水的压力及腐蚀性会对仪器设备造成较大损伤,因此设备需要使用最少的开孔及密封数量以及最少的布放次数达到最大的测量效果,这要求传感器的测量参数达到最大化,目前国际先进企业已在该领域取得一定进展。
——智能化:对于浮标、潜标、海底监测平台等远离海岸的监测设备及平台,无法和岸基设备一样频繁操作,因此要求设备及传感器的功耗降低,或可从周围环境,例如海流中获取能量,尤其是处于海平面以下无法实时通信的产品,则需要其自身具有智能化功能,由特定条件驱动并可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做到自主判断、自主采集、自主存储。
——深海化:深海区域油气、矿产、生物、基因资源丰富,是各国在海洋领域竞争的焦点。但深海的高压、低温、黑暗等环境特点使得浅海仪器必须经过一定改造才可使用。通过开发适用不同深度、不同海底环境的传感器产品,能够赋予海底平台、移动测量平台在海底地形测绘、资源勘探等方面能力,为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安全等活动提供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传感器是智慧海洋感知层重要部件,发展海洋传感器也是实现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仍需在基础原理、关键材料等层面加大研发投入,为海洋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传感器产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