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上海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一书,该书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张苏华主编,收录了近20家上海社会办医标杆医管创新案例。其中,2017年7月开业的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以其特色的管理创新入选。
盈康一生旗下首家医院
以重症康复为特色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隶属于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是一家按三级康复医院设置的非营利性康复专科医院。医院于2017年7月开业,毗邻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康复设施齐全,设置床位400张,展开床位可达600张。
现有医务人员600余人。医院采取各种形式引进和培养高层人才,尤其是神经、心内科、呼吸内科等方面比较突出的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医院以重症康复医疗为特色,为各类患者提供从急性期抢救、疾患早期干预到中后期康复治疗的全面医疗服务,年出院患者5500余人,床位使用率超过95%。
永慈康复医院是盈康一生领域孵化的首家医院,医院按照海尔链群合约构建了体验链群和创单链群增值分享的体系。先后成立了重症康复、脱机中心、脑意识障碍等差异化的明星专科,链接沪上多家大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共创康复场景生态。
永慈康复医院定位于“重症康复、专科特色、综合医疗”,以重症康复、肿瘤康复为特色,打造具备综合医疗能力的平台型医院。永慈重症康复成立之初,从1个重症监护室扩展到3个病区、282张床,50%是气管切开的患者,40多台呼吸机长年工作着。目前该病区已形成有“温度、深度、广度”的科室,“三位一体”(医疗+护理+康复)病区的患者体验模式,获得家属及患者好评。
“医患合一”,注重患者体验
医院从建院开始就把持续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永恒的追求。对内坚持“人单合一”,实现“创客”价值最大化,对外坚持“医患合一”,实现患者体验最大化。
“医患合一”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在医疗领域的跨界复制,它将先进的商业管理模式思维充分融入医疗领域,推动医疗从业者转型为医疗创客,营造创客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的积极氛围并形成“医护围着患者转”的常态化医疗服务模式。其中的重点就是,让医务人员主动承担责任,始终把患者的体验作为中心,将个人价值的提升反映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体验上。
永慈的“医患合一”模式,即从患者体验的角度出发,患者来到病区之后,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通过患者及患者家属,在疾病、心理的方面制订治疗方案。第一时间把医生、护士、康复三者放到一起,对康复、临床治疗理计划进行评估,评估完之后会把所有治疗的计划给到家属和患者。同时为患者制订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然后分阶段制定康复和治疗的目标。
医、护、康跨部门协作,共同制订统一目标。接下来通过长期的磨合,即通过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以及家属和康复医生之间密切的交流,不断优化患者体验。同时,每个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医院都会留下直系家属的电话,并通过微信二维码建群,在群里面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档案里,患者或患者家属能看到在永慈做过的所有检验检查结果。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微信随时动态地进行查看,等到在三甲医院复诊时,患者不需要携带报告单,医生可以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从而更为直观地进行诊疗。不同于三甲医院,医生会第一时间针对单个病症给出治疗的方案。永慈不仅针对患者的单个病症,对于其他相关并发症都会予以治疗。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院长沈旭东介绍,在传统的模式中,患者围着科室转的就医日常导致其就医体验难以得到保障,而“医患合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固有结构,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自主性,主动承担责任,将个人价值的提升反映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上(即用户价值的创造上)。
“用户付薪”的理念与实践
“用户付薪“的价值理念推动着永慈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和服务能力。员工薪酬从多维度考评,除了依据职业能力、职称、外出学习的质量以外,还包括主任专家评价、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等。
例如,一位康复科医生为了提升患者出院回家后续的体验,自主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医生和患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沟通,患者可以拍张照片并具体圈画出疼痛部位。医生通过评估、咨询给出大致的诊断,进一步通过该线上平台直接发送文字视频、图片等对患者的康复进行指导,从而较为便捷高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该价值理念下,一系列激励机制应运而生。
①病区小微独立核算机制:永慈目前共开设13个病区,每个病区作为一个小微,分别单独核算。核算的前提必须保证医疗安全,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室内员工的表现情况和创造的营收,还包括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评价、行业内对该科室的认证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估,最后根据综合的反馈决定具体分享的利益。
②超利分享机制:对于超出目标的收益,一方面会通过奖金进行直观的分享,另一方面还提供如外出学习等机会。
③五星小微升级机制:类似于评优秀员工,即公正、公开地对员工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一方面来自患者的评价、医护人员互评,下级可以评上级,最终通过投票选举决定优秀员工(即五星)。优秀员工评选之后,一方面可以带动科室员工更积极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别的同事们向优秀员工学习更多的东西。
“物联网+医疗”的实践者
基于“物联网+医疗”建设的探索,医院进行了率先尝试。通过在输液管上安装的监控感应器,确保护士站的电子屏时刻监测着患者的输液状态,而当患者输液即将结束时电子屏会自动报警,提醒护士前去换药或拔针;通过高科技医疗产品实现与患者的零距离交互等。
近年来随着康复需求不断扩大,康复医疗行业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尤其是现代康复医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使得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卓见成效。智能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技术等大地满足了康复患者需求。未来,人工智能+康复医疗必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重症领域,医疗设备最为集中。传统模式下,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自动设备开始报警,要经过陪护、护士、医生、科主任、外科专家层层传递。医术最高的人往往最后才了解到病情,这大大延误了患者的病情处理。
为此,医院通过联合心电设备、呼吸机设备共创方,实现重症病房里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的连接,并在院内完成跨楼层互联,让ICU能够实时监控不同病区的重症患者。当出现报警时,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包含专家在内都能通过APP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在线给予处理建议。
通过物联网手段,将院内能够输出数据的物联设备应联尽联,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温仪、血压计、血糖仪、指氧仪等,为智慧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智慧护理、智慧病区、智慧诊疗APP、康复机器人物联港、移动康复治疗系统建设、智慧管理、智慧驾驶舱等。
丨来源:《上海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
加入社群
点分享
点收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