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前沿】
记者 李政葳 实习记者 黎梦竹
“物联网的发展进入‘全联网(全球物联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物联网2.0’。全联网将带来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的重大拐点。”6月30日,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 2019”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这样说。
今年是阿帕网诞生5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25年里,我国已发展成为网络大国,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之所以提出“全联网”概念,周宏仁说,是源于对于全球物联网的紧迫需求,源自工业互联网系统对于“数据无障碍自动获取”的基本要求。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资料图片)
信息化走向人、机、物一体化
伴随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周宏仁看来,数据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计算机和网络中储存的信息,反映了企业各类业务活动运行过程;二是人的信息,如位置、身体、状态、知识、观点、意见等;三是物的信息,如位置、参数、数量等。
“有了这些数据,工业互联网系统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挖掘和分析,将之与企业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决策模型和算法做出最优决策,并对人、机、物进行调节和控制。”周宏仁说。
周宏仁认为,全联网下信息化将走向人、机、物的一体化。也就是说,“数字的人”将实现“人的计算机化”,“数字的物”将实现“物的计算机化”。另外,全联网也将搭建“互联互通”的基本体系架构,将会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的,且人、机、物无处不在、始终在线的,世界上最大的超巨系统。
周宏仁还提到,“物”“联”“网”是全联网的三个核心环节。其中,“物”要计算机化,须有传感、计算、联网三个功能;“联”就是怎么把几百亿、上千亿人和物全部联在网上,需在“云”与“端”之间建立起中间层,即“雾计算”“边缘计算”层,进行联网的预处理;“网”即全联网规模是现有互联网的数十倍,成为新一代覆盖全球的连接人、机、物的基础网络。
实现“产品计算”的无处不在
为什么全联网将带来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拐点?事实上,全球信息化始自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从那以后,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出现过第一个重大拐点,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化转向网络化为中心,也迎来了之后的互联网时代。
周宏仁认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创新型发展,正在形成信息化的第二个重大拐点,也就是信息化转型以智能化为中心。“智能化时代随之而来,未来15至20年全球信息化向更高端发展”。
“全联网是抓住全球信息化新阶段机遇的‘牛鼻子’。”周宏仁认为,全联网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物”上, “智能产品”为全社会、全产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和创业空间,提供真正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平台。
全联网还将实现“产品计算”的无处不在。在周宏仁看来,产品功能需求不同,计算机化的复杂程度不同,产品本身可以升值,同时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产品计算机化,使用产品的人也就部分地计算机化了。因此,‘产品计算’是推动企业数字转型的重要抓手。”
另外,全联网联接的智能硬件的数量也将实现爆炸性增长。据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量正呈几何级增长态势,2018年物联网连接设备总量已超过230亿。周宏仁说,智能硬件将主导IT发展,嵌入式系统将取代PC等成为主流,信息产业版图也将发生变化;智能硬件的多功能需求,将导致易购芯片的崛起,芯片产业生态也将随之改变。
应注重规模化、系统化应用
在国际上,有业界人士将全联网分为了工业互联网(IIOT)和消费互联网(CIOT)。不过,在周宏仁看来,当前工业互联网将是全联网的重要方向,因为“智能的物”可给重要的产业带来需要的核心数据。
“没有全联网的应用,就没有产品的市场;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就没有规模化的市场……”周宏仁认为,应该以规模化、系统化的应用为龙头,比如,结合我国既有的技术和应用优势,在全国辨识和规划一批覆盖“全联网应用大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好每一个工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另外,在系统化应用方面,周宏仁建议,要着力打造从元器件到系统,从数据采集到高端计算,从应用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特色的全联网产业。
“产品的信息化改造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使命,重大装备的信息化改造使‘重大装备’成为‘智能产品’,所谓的‘新硬件时代’和‘数字转型’核心问题也在这里。”周宏仁说。(光明网北京7月1日电)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