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金融:“大数据”变“好信用”|财经大视野

大数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编者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金融21次、保险5次、资本市场1次,并首次把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其中,这些表述被视为2024年全年金融工作的风向标。

在“关键一年”里,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以金融的新风向为观察入口,发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即日起,南方日报在“财经大视野”栏目推出关于广东金融业新动向的系列稿件。敬请垂注。

华灯初上之时,中山古镇镇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但最近“中国灯饰之都”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卢先生遭遇了烦心事,由于向下游核心企业供应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货物,“大订单”却让周转资金捉襟见肘了。好在核心龙头企业已办理了“链捷贷”业务,中山农行为卢先生加快办理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准入审批。凭借交易依据,在短短1个小时内,卢先生便获得了1000万元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不断优化丰富金融供给,为产业链供应链注入金融活水?在广东,金融机构正探索新的思路——把单个的企业置于产业链供应链中衡量,以流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真实数据为发放贷款的依据,从而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记者了解到,基于广东具有优势的汽车、电器等产业或产业龙头,广东金融机构让“链”上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得银行贷款。而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深化发展,金融机构对“脱核”模式展开新一轮的探索。

紧密结合优势产业

机构深入“神经末梢”

产业大省广东的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众星捧月”,形成了各种产业和集群。

一台汽车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零部件供应商。但资金问题是产业链畅顺运作的关键。“当产业链上小微企业在融资上遇到‘堵点’时,我们的生产经营也受阻。”广州明珞装备副总裁雷鸣说。

与已有成功贷款经验和良好征信记录的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有着“零信贷”记录的企业获得融资殊为不易。

“转变视角,从产业链视角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新的评估和审视,很多中小微企业依托产业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稳定的订单,我们就可以判断他有还款条件,可以进行放款。”中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出发,不再孤立看待中小企业,挖掘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可以有效拓展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资金周转效率。

以广州农商银行为例,其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获取贸易信息、交易记录、应收账款数字债权凭证等数据,制定批量融资方案,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提供线上保理融资业务。

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广东金融机构正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打通“融资最先一公里”。当前,广东银行机构推出各种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建设银行的“E信通”、中国银行的“惠农通宝”“融易信”、广州银行的“政采贷”、广发银行的“保付通”、交通银行的“蕴链易贷”、农业银行的“链捷贷”、广州农商行的“云融链保理”、浙商银行的“电联通”以及中信银行的“信福充电宝”等。

各种供应链金融成为产业运转的“润滑剂”。广东供应链金融耕耘的企业包括汽车、家电、灯饰、陶瓷、预制菜、养殖业等广东优势产业,形成形形色色的集群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重新梳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中小企业真正纳入供应链的网络体系中,使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经营数据变成“可评价的信用”和“可流通的资产”。“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机构有条件深入供应链的‘神经末梢’,破解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困境。”

背靠龙头差异发展

倾斜资源展开探索

位于广东佛山市的九天创新(广东)智能科技公司(下称“九天创新公司”)致力于研发商用智能移动无人汽车产品等,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九天创新公司向原材料厂家采购原材料并送去组装成品。机器人成品再由九天创新公司载入系统和算法,经测试无误再交付客户。农行广东佛山分行为其发放了500万元的“科创补贴贷”,成为首笔向九天创新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有效满足了九天创新公司自身的资金需求,并畅通了产业链。

围绕核心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各有探索各有所长。当前,围绕比亚迪、万家乐、德尔玛、南方电网等核心大企业,金融机构为其上下游展开专属融资,如围绕南方电网分别有浙商银行广州分行的“电链通”和中信银行打造的“信福充电宝”等产品。

如农业银行以万家乐为核心企业打造的“链捷贷”,农业银行给予万家乐一定数额的免担保、无抵押的综合信用额度,万家乐“专款专用”支付给供应商,从而使万家乐降低了融资成本,减少了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缴纳保证金的资金压力,供应商获得了资金支持。

当前,供应链金融成为广东金融机构发力的焦点。在顺德这个“中国家电之都”,建设银行在北滘、容桂组成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团队,在北滘、大良组成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团队。而广州银行总行成立“供应链金融部”,重点推进供应链金融“1+N”模式,并推出票据类、应收类、政采贷等多款应收账款融资产品。

在机构的探索之外,广东银行机构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通过政府、监管、银行三方协同创新,创新推出“政采贷”等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和模式,支持供应链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征平台在广东省共促成融资笔数4万多笔,融资金额7800多亿元,其中政采贷业务共促成交易4000余笔,融资金额近50亿元。

当前,广东正积极探索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实施“金融+制造”“金融+科技”工程,建立常态化的产融对接机制,围绕产业链“链主企业”延伸完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增速均为信贷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为制造业企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缓解企业顾虑

探索“脱核”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种种顾虑让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开展。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林平曾撰文表示,当前,供应链金融中各参与主体对外开放共享数据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核心企业视数据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与此同时“融资信息不对称难消除”,“容易造成核心企业信用透支、承担过高风险,从而影响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现实的顾虑,当前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脱核”时代。

2023年11月27日印发的“民营经济25条” 明确,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脱核”模式,最大的创新点就是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不提供承诺性的付款责任。

在广东,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均有针对供应链“脱核”提出相关的金融探索。

在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银行肇庆市分行根据新图蓝建材公司的产业链情况、过往交易记录情况、付款能力等综合判断,为该公司提供了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的“脱核链贷”500万元,并在2023年12月上旬发出了首笔183万元。

作为新图蓝公司的核心企业,广东华途仕实业董事翁美云坦言:“供应商企业申请该贷款时不占用我们的授信额度,也不用承担最终偿付责任,我们乐于看到上游供应商获得贷款,这也有助于我们增加采购议价权,降低采购成本。”

越来越多的银行探索“脱核”供应链金融,如中信银行的信e采和订单e贷同样致力通过线上获取订单信息和交易流程解决了供应链“脱核”问题,以此满足供应商融资需求。

【采写】南方+记者 黎华联

【设计】佘夕彤

【策划】袁佩如

【统筹】陈颖

【作者】 黎华联;袁佩如;陈颖

289财经热点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