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座城市,都可能有自己的特色行业。
一般来说,部分特色行业,也许会有比较明显的薪酬优势,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的各行业而言,还是会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的。
我们对比了2021年贵阳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的人数和工资情况,主要是因为私营机构的薪酬水平相差、悬殊都比较大,所谓“旱的旱死、涝旳涝死”,数据离散度比较大。
因此,选择非私营单位的在岗职工数据,是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对能够反馈行业本身之间的差距。
可以看到,在贵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前5名,分别是
1、金融业,年工资约22万;
2、卫生和社会工作,年工资约14.5万;
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工资约13.9万;
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年工资约12.4万;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工资约11.9万。
可以看到,这些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中,是包含了在岗职工和劳务派遣人员的,现实中,劳务派遣人员的收入相对低一些,因此,这些非私营机构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实际情况可能还要比数据更乐观一些。
传统的金融行业(银行、券商、保险等),独占鳌头;其次就是卫生、医疗等行业,医务人员的培养投入成本不低,收入高也合情合理。
排名第3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和自来水等行业,算是公共资源供应行业,也符合实际生活体验,大家都知道,电力、燃气、自来水公司的待遇都不错。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大众通常认为薪酬不错的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等行业,其实并没有排进前5名,虽然待遇也不算低,但是对比头部的几大行业而言,特别是金融、电力、燃气等,还是有很大差距。
如果从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来看,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前5个行业,分别是以下:
1、建筑业,达到了30.3万人;
2、制造业,达到约10万人;
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达到约9.2万人;
4、教育,达到约8.6万人;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到约6.8万人。
由此可见,吸纳众多劳动力就业的,还是要回到建筑业来,主要就是房地产,如果再加上房地产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比如和房地产息息相关的住宿餐饮、租赁、居民服务、修理等行业,整个地产带动的非私营在岗职工就业人数,可能要达到四五十万人甚至更多。
因此,建筑业、制造业虽然都是吸纳就业的大头,但是建筑行业堪称是“大头中的大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此外,由于贵阳和贵州的特殊交通地理位置,物流成本不低,近年来物流行业发达兴盛,带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也是非常可观的,不仅在岗职工人数进入了前5名,而且工资水平也表现不俗。
综上,未来值得关注的几大行业,各自变化的趋势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金融行业,虽然薪酬水平、待遇都很顶尖,但是入门门槛也很高,而且,这个行业收入太高,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又比较有限,未来出现与其他行业薪酬平衡、均匀调整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与金融行业类似的,还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些公共资源供给行业,其实技术含量有限,如果因为公共资源优势就享受到高回报,那还是值得商榷的。
而建筑行业是容纳吸纳就业的大头,贵州的城镇化仍然有很大的进展空间,贵阳的房地产发展阶段也还没有达到东部沿海那样的饱和程度,因此,未来建筑行业、房地产、租赁等相关产业链条,都还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可能会持续火热的行业,比如卫生医疗、教育、科学研究等,都是未来的朝阳行业,既能够对社会和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又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