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浅谈大数据

大数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互联网高速发展至今,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大数据时代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都已经能被数据化了。

图片引用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以前,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对样本人群的采样分析,先找来一群人,通过采访、问卷、论坛讨论等形式,来获知这群样本人群的行为习惯、偏好,然后多找几群不同的人,就能对所有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研究机构想要得到的信息数据,从而投射到对应的大人群。

这样的数据对标人群场景应用主要是消费,你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档次,对标产品的投放和生产。

事实上,这样的数据应用对商家和个人来说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数据调研上会有较大的偏差,比如你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会因种种主观原因(如吹嘘夸大和期望等)与你的客观行为发生冲突,得来的数据是不够精准的。

图片引用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已经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了,甚至可以说,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只要你连上网络,就有痕迹,这些痕迹就能被抓取,之前发生的健康码精准赋红码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这是大数据与APP联动的应用所产生的结果。

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今日头条等,全都是千人千面,他们可以通过分析你的消费习惯、阅读喜好、浏览记录等,精准地推送为你量身打造的商品、文章、视频内容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取悦了我们。

但是,大数据就完全是好的吗?

我认为大数据的好坏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如何运用它。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同一个商品,搜索结果出来以后店铺的排名是不一样的,同一款商品最终成交价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俗称的大数据杀熟,它比你更了解你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除非你每次都用不同的账户去做对比,不然很难发现这样的不同。

这就与现实中买东西是一样的,老板对你熟悉了,知道你不会讲价,出手大方,于是价格就特别死,而他每次都要砍价,末了还要抹个零,老板对他就有个灵活价格区间,在他来的时候老板心里就已经盘算好自己的底价以促成成交,实际上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就这一点来说,大数据比实体店的老板机灵得多,因为它更懂你,且从你第一次点击商品的时候就对你熟悉,也更了解你的消费能力和习惯。

又比如,最近我有阅读一些负面消息和新闻,核酸造假事件、北极鲶鱼事件、人民日报翻车事件、派出所爆炸事件等,于是刚开始大数据一直给我推送此类消息,无论是自媒体、官媒还是个人文章和点评,铺天盖地,这真的让我特别头疼,因为大数据认为我对这些负面消息进行了有效阅读,进而判断我在这一期间对此类负面新闻特别感兴趣,而我仅仅是想了解一下事件始末,为了减少此类资讯的推送,我不得不一直对同类文章贴不感兴趣标签,真的挺累。

于是我开始想,大数据对我们的分析固然比我们自己更客观的多,但是会不会也因此,让我们走出社会以后,被固化在自己的认知范畴和思想等级里呢?

在学校,我们还可以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学习,那些知识够我们塑造自己的三观,够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但是踏入社会以后呢?我认为坚持学习和进步的人,固然是存在的,却是相对少数的。

而我们大多平凡而普通的人,接受信息的来源被封闭了,被大数据筛选了,它刻意选择了我们感兴趣的,关注的,容易接受的信息给我们。

于是人群又被分割了,对现状不满的被分割到一个单独的资讯领域群体里,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大多是这个社会的不公,人性的阴暗和各色的阴谋论。

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被分割到一个单独的资讯领域群体里,沐浴阳光。

容易被引导的人,被分割到一个单独的资讯领域群体里,进行对资本有利的引导和利用,煽动这群人的情绪。

大数据被错误的利用,被别有用心的利用,被资本利用,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它把大多数人的认知固化住了,它能让你见到它想让你看到的世界的“真实”,而不希望你了解的,它能巧妙隐藏,比如要盖住一场舆论,就用更爆炸的舆论,它能利用舆论舆情主导事件,它能看透人心懂你所想,它能让你误以为这是你自己的心之所向神之所往,可怕!

我很敬畏它,因为它既可以是造福于人的福音,也可以是毁灭众人的厄运,福与厄,掌握在运用它的人手中。

由衷的希望大数据被用来服务于人,造福于人,而不是驾驭人,利用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