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资本的进阶中,数据交易所正在成为重要的“转化”平台。
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数据交易备案规模已超过20亿,交易主体500余家,已发放27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
北数所副总经理栾明月日前在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23第八届新金融论坛”上表示,大数据交易所在整个数据交易过程的资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北数所在数据确权、评估上已经积累了不少案例,此外也在进行数据资本化探索,包括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证券化和数据资产入股等。
《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即北京版“数据二十条”)提出,要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社会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到要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基于真实底层资产和交易场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上述顶层设计也持续推动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资产化加速。
栾明月认为,数据资产是围绕企业拥有和控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以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应该具备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由企业持有和控制,权属清晰,组织对数据持有权、控制权、管理权、收益权等权益;二是预期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具体业务场景结合能够产生企业价值;三是数据价值可被计量,成本也可计量。数据资产区别于普通资产很大的特征是难计量,因为数据具有流动性、无形性。
“我们见过很多机构和企业,确实有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没有什么应用,在资产的认定上还是比较困难的。”他表示。
2022年7月,北数所已经在北京市基础数据先行区揭牌了“北京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围绕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资产评估开展工作。具体来看,在企业完成登记之后,交易所会给拥有数据资产的企业发放登记凭证,后续支持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以及其他相关金融创新工作。
“数据资产登记,解决了数据资产的合法性和权属性问题。通过数据信息的登记备案、合规审查、数据信息核验几个环节后,基本可以确认相关企业的数据权属是清晰且合法持有的。”栾明月表示。
据栾明月透露,北数所也会对数据资源做摸底,比如企业有多少条数据、更新频率,然后会给企业颁发数据资产登记证书。而类似数据资产评估价值等信息可以通过证书里的二维码扫描查看。
数据资产不同于普通资产,数据本身的特性是看不见摸不着,流动性强,还有可复制性。因此,也对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栾明月介绍,“在做数据资产评估的时候,我们第一步是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再进行资产评估,方法上会结合传统评估的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最后得出数据的价值。”
据透露,目前在北数所进行数据资产评估并得到证书的几十家机构包括大型央企、北京市属企业、事业单位、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
此外,在数据入表层面,虽然财政部已经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但业内共识在于,数据资产短时间内大规模入表可能还不太现实。
在此背景下,数字交易所在探索数据资产化过程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机构只有通过公开的大型平台不停做交易,才能产生公允价值,才能为资产评估,收益法、市场法等评估方式找到参照物,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出数据资产的价值。”栾明月表示。
栾明月透露,北数所已经在进行相关资本化尝试,包括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数据资产的保险、数据资产证券化和数据资产入股。比如,在数据资产质押上,已经协助一些具有数据资产的企业发放了资产登记凭证,进行了数据资产评估——通过协助银行做一套数据资产的管理平台,让押品可控。另外,如果企业出现逾期或者其他风险需要处置资产的时候,能通过数据交易平台把数据资产处置变现作为还款来源。此外,数据资产在ABS上的探索,北数所已经在与相关信托公司讨论,包括数据资产入股等均已开始相关试点工作。
(编辑: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