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从人工智能+不同领域可能碰撞出的火花,到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新进展,乃至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他们带来的提案和建议覆盖了“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
教育部部长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对教育系统而言,意味着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变革的“金钥匙”。未来,将全力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并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其应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旨在让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创造性教学。这一行动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福祉。
然而,多位代表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空白。大模型研究同质化现象严重,算力短缺,算法人才紧缺。特别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
对此,代表委员们从教育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认为,AI技术虽然可能冲击某些行业,但尚未带来人类科技创新的根本性进步。应发挥基础学科优势,结合头部企业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需关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环节,加大国家和社会资本投入,弥补人才缺口。
为降低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关键。建议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开放平台,提供共享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在人才政策上,应不拘一格,支持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合力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
此外,应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打造创新联合体,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科创体系,吸引全球AI人才,培育示范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支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需求。
总之,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