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文件解读2:何为智能化的中医辨证论治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作出正式解读。《意见》中出现16处“智能”,涵盖医疗健康众多领域,明确了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

 

《意见》中正式将“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让许多朋友为之困惑: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医?

我们希望能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与中医间的联系,了解其本质。

AI与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共同点

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医与伏羲八卦图,皆由此而来。

早在18世纪,德国数学家、二进制发明人莱布尼茨就曾发表文章,用二进制解释了伏羲八卦图:将有阳爻看作1,无阳爻看作0,就可以将八卦解读为二进制数学模型,表示从0到7的8个二进制数。

 

中医以伏羲八卦的原理为依据来认识生命,认为人体一切组织结构和整个生命活动都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将阴阳概念换算成二进制的0和1,我们就可以基于以二进制理论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中医显性知识的解释。

但由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在进行上层数据架构时变数太大,当中医的大数据累积到一起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复杂的中医问题,要依靠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

AI和中医学的“纠缠”——中医黑箱与AI黑黑匣子

中医辨证,是把病人看作“黑箱”,将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素视为输入,通过望闻问切搜集输出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组合分析。

中医论治,就是在系统辨证的基础上,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反应来总结治疗规律和检验辨证,构成了药物-人体黑箱-反应的“黑箱”反应体系,即为“黑箱”控制。

 

与之相似的,是人工智能的黑匣子问题: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系统是不具有任何解释力的。事实上,深度学习的系统越强大,其结构就越是不透明

随着更多的数据特征被提取出来,人工智能的诊断会变得越来越准确。但为什么这些特征会从数百万个数据中被提选出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人工智能与中医的进化论

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而对于中医来说,我们可以把“经验”称为中医的基因,将“经验”换一个现代点的说法,大概就是“数据”

 

在中医的发展中,经验的组合和进化是一直存在的。我国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正是她从医学典籍中的记载得来的启发。

中医通过将药物作用与人体发生的相应反应,观察药物在疾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发现某一种或某一类药物对某一个症状或某一个疾病有效,然后通过反复实验,积累无数人体黑箱输入和输出的数据,为中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与中医相似,人工智能的重要进化单元就是“数据”。人工智能凭借着不断积累的数据形成算法,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尽管目前有成千上万的学术论文和数不清的方法应用(也就是理论),但整个研究过程还是依赖于不断尝试和错误的经验,也就是数据。

人工智能时代:中医AI的弯道超车

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在诊疗过程中,通过理、法、方、药的精准应用,使患者获得最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其中,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病的基本法则,是理法方药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并最终落实在患者的个体化。

人工智能医疗也同样看重个体化,理法方药对应着人工智能医疗的预防、诊断、临床医学手段、药剂四个方面,辨证论治则对应着对抗生成网络。

为确保个体化治疗的精准度,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层出不穷,从智能影像识别,到智能诊疗辅助,再到智能健康管理,通过精准医疗信息将就医链条全部打通。而在药物研发方面,IBM的Watson机器人已经同多个药企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开展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时代,正是中医弯道超车的机会,随着“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正式进入国务院文件,人工智能赋能中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聪宝科技作为中医人工智能行业的先行者,已成功研发国医名师智能专病辅助诊疗系统、中医智能诊间系统、中医诊后智能管理系统等中医人工智能应用,形成“中医聪宝”群体智能。

作为其核心的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更是被列入国家标准,目前已在国内1000余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大数据统计显示(点击查看大数据报告),在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的帮助下,基层医生的中医辨证准确性和治疗手段丰富性均有显著加强,带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升。

本文根据

《AI医疗其实就是“中医式”科学》,颜璇,智能相对论;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顾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打造中医智能共享生态平台,让天下人看病不再难》,顾高生,长城国际健康论坛

综合编辑。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