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CAAI心智计算专委会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2022)“智能科学视角下的心智计算论坛”于2022年11月26日下午在线举办,累计吸引了超83万人次在线观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曾毅研究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Michael Witbrock担任论坛共同主席。中科院自动化所曾毅研究员担任论坛主持人,并于论坛伊始致开幕词。
本次论坛邀请中科院计算所史忠植研究员、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张丽清教授、中科院计算所曹存根研究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Shimon Edelman教授作为嘉宾,围绕“智能科学视角下的心智计算”等相关科学问题进行演讲发言、深入交流与研讨。
论坛嘉宾合影
史忠植研究员作题为《智能科学的心智理论》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心智的概述、心智的表征、心智模型、智力发展以及意识五个方面展开。史忠植研究员首先介绍心智理论的概念及发展,全面回顾常见的心智表征方式、心智模型SOAR和CAM。紧接着针对智力发展进一步描述自主心智发育、通用图灵机架构等。最后,史忠植研究员阐述了对意识的理解与思考,并着重介绍剧场模型、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整合信息理论等意识理论,以及机器意识的系统架构。
史忠植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Shimon Edelman教授作题为《Mind-like Comput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Revolutions》的学术报告。Shimon Edelman教授认为,类心智计算包含表征状态之间内在价值辨别就相当于拥有最小的自我意识。以微小的细菌为例,内在的表示、想法促使其感受到朝向营养的梯度,更好的趋利避害。此外,报告中还指出,集体意识产生于多重自我之间的社会互动。最后,Shimon Edelman教授探讨构建有意识的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系统不应仅仅被当作是工具,机器必须要有意识才能在现实中拥有它。因此从伦理的角度研究意识分析、意识变革对于发展人与机器共生的社会十分重要。
Shimon Edelman教授作主题报告
施路平教授作题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为什么做类脑计算、类脑计算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类脑计算三个方面展开。施路平教授认为,类脑计算是实现双脑融合的最佳途径,是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基石。类脑计算架构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理论、芯片、软件、系统和应用协同发展。报告全面回顾类脑神经形态芯片、架构、类脑计算机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介绍团队近些年在异构融合天机芯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施路平教授对类脑计算实现人工通用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进行展望。
施路平教授作主题报告
张丽清教授作题为《视觉认知表征与因果推理》的学术报告。张丽清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仍面临着关键的挑战性问题,例如视觉场景认知、场景理解推理,深度学习易被欺骗,维数灾难等瓶颈问题。紧接着从多角度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介绍团队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最后,张丽清教授围绕视觉认知分别从学习机理、感知知识表征、常识知识与感知融合、多模态推理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展望。
张丽清教授作主题报告
曹存根研究员作题为《人类愿望知识库与研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着重围绕四个方面展开:(1)常识知识库:从人类社会层、人类个体层、物体层、以及抽象层四个层次来构建常识知识库;(2)人类愿望:人类愿望常识与社会场景(如家庭和学校)紧密相关;(3)社会角色愿望:针对不同社会场景中的角色及形式化,利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得人类愿望常识语句;(4)愿望抽取与形式化:将愿望语句形式化成适用于特定社会场景角色的人类愿望常识规则,并实现人类愿望的自动推理。最后,曹存根研究员从人类愿望研究、社会角色、知识库拓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以及展望。
曹存根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曾毅研究员、Michael Witbrock教授、史忠植研究员、Shimon Edelman教授、施路平教授、张丽清教授、曹存根研究员围绕“心智计算与智能科学的未来50年”各抒己见并展开深入探讨。演讲者们也对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专家学者们一一表达心智计算这一前沿研究对于发展智能科学的重要意义,展望对于心智计算与智能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
Michael Witbrock教授作题为《NAOI:Strong AI, Integrating Natural, Artificial and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的引导报告。Michael Witbrock教授认为,未来应该在自然和组织智能的基础上塑造人工智能,这样的AI才会更加强大有效,更能与人类文明兼容。紧接着Michael Witbrock教授着重围绕团队未来开展的四方面研究展开介绍:(1)研究眼球运动与注意力机制的相关性,启发人工智能模型;(2)复杂推理问答任务展现常识、逻辑、演绎推理能力;(3)连续学习中采用知识前向和反向迁移帮助新、旧任务的学习;(4)动物社会交互行为的因果推论、动物伦理推断,帮助人工智能系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Michael Witbrock教授作主题报告
曾毅研究员作题为《Brain and Mind inspired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for Symbiotic Society》的引导报告。曾毅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受脑和心智启发的人工智能是最安全的方式实现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这是因为,脑和心智是自然演化经过不断试错锤炼而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遵循并延伸演化的规律。紧接着曾毅研究员介绍其团队发布的同时支持类脑智能及脑结构功能模拟的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BrainCog)”。最后,曾毅研究员提议未来心智计算的发展应当在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道路上深度融合多元智能。
曾毅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在研讨环节,史忠植研究员对实现不同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的时间节点进行了预测;曹存根研究员表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在特定的领域支持更扎实的应用;曾毅研究员、Shimon Edelman教授、Michale Witbrock教授强调了发展脑与心智启发的人工智能要对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阶段的伦理问题予以前瞻性的研究。
在论坛结束之际,曾毅研究员引用来自王阳明心学的经典“四句教“鼓励参会的青年学者和科研人员投入到心智计算的科学探索中,强调中西哲学思想的结合对发展未来心智计算的启发与意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本次论坛的主题报告创新地围绕智能科学视角下的心智计算这一主题进行科学研讨,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产生的思想碰撞、观点讨论拓展了未来发展心智计算与智能科学的愿景,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本文由CAAI心智计算专委会供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