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国家已经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大健康产业的升级,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势已定,当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激情相遇,将产生哪些想象空间与创新路径,值得期待。在10月26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中医药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分论坛上,来自中医药产业的研究者与创业者们共同就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如何服务于中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服务有道可循
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深度学习与数据发掘技术的提高,让人工智能浸透到了各行各业。同样,人工智能也为中医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在天亿集团健康产业基金投资合伙人董迷芳的主持下,分论坛第一幕的四位演讲嘉宾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服务”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健康专家,应该去学老祖宗的源头文化,溯文化源头才能悟到中医的魅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认为,现在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要想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发展好利用好,前提是继承好。在他看来,中医药作为一门关于健康的深奥哲学文化,如何与经济发展风口的人工智能实现智慧对接,是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从业者需要重点探究的方向。
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形成力量,才能真正地赋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上海泰坤堂董事长武大圣表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医潜能将会得到更好的激发,而且有利于找到中西医的对话点,使两者共同促进疗效进步。如果互联网仅仅为连接、协同带来便利,那它对医学的价值还是有限的。只有促进疗效的进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基于自己创办互联网医馆的经验,武大圣表示,互联网和中医药相加,能做很多事情,比如像震后公共卫生的重建、疑难问题的带教、会诊、转诊等,都可以依靠互联网医院来做,不仅效率高,而且更有想象空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中医这个“慢郎中”变成了“急先锋”。中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可以用于病后治疗,还可以用于病前诊断。慧医谷董事长董玉舒表示,医疗设备是实现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中医发展的桥梁。“以舌相为例,通过图像的处理,舌苔面积、每次诊治结果,都实现可以量化评估。”
西医发展之所以快于中医,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医更早地拥抱了现代科学,而中医更多的还是依靠主观意识。董玉舒认为,由于人们的思维能力太强,所以会更多地认为思维能力大于设备,使得中医的标准化发展很难,医生人才培养更难。而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周期,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医专家的服务效率和效能。
时代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用户也在变化。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效率和品牌变得至关重要。智能设备可以提升中医问诊的效率,但中医品牌应该如何塑造?浙江叶同仁中医药老字号品牌传承人王逸斌认为,中医药老字号仍有很多机会可抓。“中医要发展,首先需要了解中医消费者的变化。如今的消费群体开始接受互联网诊疗,且健康预防消费热情高。”王逸斌表示,中医本身在养生、预防疾病上有着天然优势,消费者之所以对中医药消费的热情不高,很大程度在于中药质量没有保障。
因此,王逸斌在思考叶同仁这一老字号品牌如何创新发展时,找到的突破口是从中医药产品本身入手。“药房前端可以通过中药材天地网在浙江磐安的基地进行信息连接,追溯源头;中端工厂可以显示检测、加工和运输;后端连接零售终端信息,这样整个过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都可以保证有效、安全和稳定。”
大数据助力中药材升级有迹可寻
在大数据时代,高速的存储能力使人们可以实时收集中药种植、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和数据支撑,才可能对中药材领域进行有效改造,让中药材的质量更高,从而实现中医药的更好疗效。在天亿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王琳的主持下,分论坛第二幕的演讲嘉宾就大数据如何助力中药材升级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中药材天地网是中医药行业信息的忠实的记录者,也是行业冷静的旁观者。”天地网信息中心总经理、电商事业部总经理袁横戈表示,中药流通商普遍反映今年中药生意不好做,不敢囤货、监管变严、行情不好……然而,即使行情如此,中医药的种植面积依旧在扩大。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药农感觉政策对自己向好,并未察觉到流通监管严、政策施压大等层面的变化,这说明中药材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大数据不会骗人,它会揭示所有的细节。大数据时代,对中药的研究、开发、应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中药质量方面。然而,早期中药质量的判断标准,已无法跟上中药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细微差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院长、中药安全评价中心原主任陶建生认为,当前中药质量判断主要缺乏的是生物学指标相关的东西,如中药成份和效量等。在他看来,调整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建立覆盖中药全过程的质量追溯系统,都可以为中药在临床安全方面的有效应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对于中药材质量的各种监督、评价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对药品本身性状的鉴别与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纯洁认为,药品性状鉴别需要内外联动地建立一个数据库,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除了综合评价指标的规范外,药品检车传感器这种技术问题也要细化。
吴纯洁表示,当前中药性状信息库的建设十分有必要。信息库的建立,有助于药品性状检测实现智能化。“在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曾专门增加智能化附篇,但并非要求企业严格执行,而是鼓励企业向性状数字化发展,这是四川中医药发展的探索方向。”
事实上,中药材行业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拥抱互联网已成必然趋势。“健康养生的年轻化和健康意识的全民化,体现出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逐渐年轻化,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家庭健康的掌门人”天地网总裁、CEO吴佩颖表示,通过对中医药消费趋势的洞察,不难发现中医药消费已悄然升级。
“信息无处不在,消费者可以娴熟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日渐展现出对自己消费的产品或服务有深入了解的兴趣。”吴佩颖认为,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产品,将是未来的消费趋势。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消费者身上,也应体现在中药产品的加工上。
“好的中药饮片是道地药材加古法炮制。”华润三九配方颗粒市场总监吴若飞表示,作为道地药材来讲,现阶段工业能做到的,或者尽力要做到的就是道地到县。企业更应该做的是,通过智能制造,把溯源体系做好。
据吴若飞介绍,华润三九已与诸多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主要合作层面有三,一是从掌握药材资源、完善产业链布局,同时提升智能制造;二是完善药方医技构建服务体系,用配方饮片传承中医药发展;三是搭建多元平台,与客户单位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此外,来自社会层面的多方合作,也将有力的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升级。九州通中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志国认为,将来中医药产业的升级方向概括为六点,即安全性、有效性、有序性、品牌化、互联网化、集中化。
“九州通十几年来一直朝着这六个方向努力,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很多。但我们作为中药材产业的从业者,知道方向在哪里,绝不能坐以待毙。”朱志国表示,中医药产业前景可期,虽然道阻且长,但产业升级是场持久战,还需从长计议,保持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