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8月17日,第二届“译文双年选”颁奖典礼暨文学翻译主题沙龙在上海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飞,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教授魏育青,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导袁筱一,著名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复旦大学日文系教授邹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南京编译中心主任陆大鹏等嘉宾出席。活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

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两部作品获第二届“译文双年选”

本届“译文双年选”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初选入围作品共有十七部,语种包括英、法、日、俄、德、意等六种语言,多出自文学巨匠、经典作家之笔,体裁涉及长篇小说、诗歌、书信、文学评论与非虚构文学,集结了近年来译文社出版的代表性图书。专家评审团汇集国内文学界、翻译界与评论界等领域的权威代表,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领衔担任评审团主席。

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第二届“译文双年选”奖项授予郑体武翻译的《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和刘象愚翻译的《尤利西斯》。

评委会认为:“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是战争期间人类悲惨命运的沉淀。郑体武先生的译笔充满激情,体现了译者掌控汉俄两种语言的高超技艺以及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翻译态度,传达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让今天的读者得以与那个沉痛的灵魂展开对话。这套诗集的出版无论对诗歌翻译还是诗歌写作,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授予《尤利西斯》的颁奖词是:“《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巅峰,一部‘不可译’的放肆的语言创新之作,通过大量具有先锋色彩的语言实验和细节描写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对译者的翻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刘象愚先生像乔伊斯一样,敢于‘向极峰探险’,耗时二十余年,苦心孤诣,反复推敲,极尽现有汉语之能,尽力将原著的风格传神译出,并辅以详尽的注解,在学术性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经典名著的翻译树立了典范。”

人工智能能懂文学吗?

在主题沙龙上,嘉宾们围绕文学翻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发言。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还需要翻译家吗?

“作为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如果没有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我无法想象自己会成为怎样一名小说家。在刚开始写作时,你会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行文朝着翻译文学去靠拢,而找到自己的文学语言,那是后来的事情。”毕飞宇在现场回忆他的私人阅读史,并强调了翻译作品对他的文学滋养。

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刘文飞则谈到,今天懂外语的年轻人更多了,翻译也不再是神圣的工作,“似乎人人都可以做翻译,但翻译文学作品的气候似乎有些下降,大家关注的重点逐渐发生了变化”。

对此,毛尖教授也谈到,如今是一个影视热度远远大于文学的年代,很多人才涌入到影视圈。抛开粗制滥造的作品,目前有很多影视剧是朝着精品化的路线在走。“比如《继承之战》的台词就非常好,里头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句子,它会带着你去读一点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好事,也说明文学在这个时代是有些可怜的。”

李敬泽认为:“我们伟大的翻译家们仍然在以汉语作为锋刃,在一部伟大作品的磨刀石上磨亮锋刃,不断地更新锋刃。每个译本自有价值,因为在这个译本上,汉语新的可能性又得到了一次磨砺,一次闪亮。”

李敬泽说,他不可能买一本人工智能翻译的小说,因为文学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如果要介入到文学,我想人工智能还需要付出很长的努力。”

AI时代的文学翻译何去何从?听大咖们怎么说

陆大鹏则以自己的翻译实践,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翻译的看法。陆大鹏很早以前就使用过智能翻译,他发现AI并不能很好地翻译文学作品。但现在AI进步非常快,“以前翻译稍微难一点的句子,出来的句子都惨不忍睹,但现在完全不同了,至少翻出来的句子语法完整、结构正确。”

尽管如此,陆大鹏仍然认为AI无法取代人工翻译,因为AI的翻译非常扁平和单一。“我相信技术的进步最后能够翻译出正确的文本,但是它很难把握一些生动的表达。将错的句子改对,这很容易,但是将平庸的句子改好,这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文学翻译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原因。但如果年轻人今后都不愿意做翻译,大量依赖机器,今后的文学世界也许就是非常平庸的,这才是更让人担心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提供

责编 | 杨楚滢

校对 | 潘丽玲

编辑:杨楚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