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香港网友辣评

自五月中旬b站上由“AI孙燕姿”演唱的歌曲《发如雪》意外出圈后,其他AI歌手纷纷涌现。

AI陈奕迅也没有缺席这次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在b站和YouTube平台上,AI陈奕迅的《无赖》《少女的祈祷》《水星记》《俏郎君》等歌曲都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粉丝在留言区大呼“过瘾”,直言“简直是太像了”,并纷纷留下想听AI陈奕迅翻唱的其他曲目。

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近日,在香港著名网上论坛连登讨论区内,有网民大胆发言,他表示虽然AI歌手的翻唱并不完美,但仍旧非常喜欢AI陈奕迅唱的歌,并认为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就在AI陈奕迅。此番言论既表达了对陈奕迅的喜爱和对AI技术的惊叹,也是对陈奕迅在香港乐坛地位的肯定,同时又暗戳戳地抒发了对当下香港乐坛的不满。

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面对此番言论,网友回帖中既有赞成,也有反对,还有单纯来看乐子的。

赞成的网友表示虽然转换后歌曲的咬字并不完全标准,还存在国语和粤语转换的问题,但音色还是十分相似,有的歌曲在AI陈奕迅的演唱下竟然焕然一新!

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反对的网友则认为虽然音色相似,但根本不是陈奕迅对歌曲的演绎,咬字、感情和技巧是模仿不来的东西,而若是原歌手唱功差,单纯转换音色也拯救不了一首烂歌。

还有网友调侃,问过版权方吗?问过陈奕迅吗?

AI的可能之处

AI歌手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跨越性别、国籍、职业甚至是生死的阻碍。

首先,AI模型可以复活数字生命。许多从香港黄金时代一路陪伴天皇巨星走来的歌迷们,最近有“新歌”可以听了。比如,在AI张国荣的演绎中,荣迷们再次感受到哥哥的动人嗓音,仿佛他与这个时代同在,给粉丝们带来心理慰藉。也有粉丝夸赞AI黄家驹翻唱的《单车》很好听,这首歌曲再次勾起了粉丝对于已逝之人的挂念。

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其次,通过音色转换,不仅可以迅速实现“女歌男唱”或是“男歌女唱”,还可以克服语言的障碍,挑战K-pop、J-pop等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AI孙燕姿的《偏偏喜欢你》韵味十足,韩国歌手的嗓音也较为自然地融入了林俊杰的歌曲中。

AI陈奕迅是香港乐坛的未来出路?

以上的“翻唱”作品都是由创作者通过开源项目“so-vits-svc”自制后上传,该项目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音色转换的AI模型。

除此之外,AI技术也可以帮助不懂乐理的小白实现创作梦想。比如,在一款名为口袋乐队的产品中,有一个名为“哼唱”的功能,AI能够根据用户随口哼出的旋律谱曲;谷歌的MusicLM也能根据某人吹口哨、哼唱、演唱或是演奏乐器后,编出额外的旋律小节,这款产品甚至能基于名画谱写出风格相配的曲子。

版权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AI翻唱作品面临更为复杂的版权问题,存在一定的版权隐患。

在克隆音色阶段,AI歌手使用的音频素材可能是从已有的录音作品中提取的片段或样本。这涉及到录音版权的问题,需要确保获得原始录音的授权或符合相关的音乐授权协议。

在“翻唱”歌曲阶段,AI歌手演唱的歌曲通常是由真实歌手或创作者创作和录制的原创作品。在使用AI歌手演唱这些歌曲时,需要获得相关歌曲的版权授权,以确保合法使用。

在传播AI翻唱作品阶段,AI歌手的演唱表演可能会产生衍生作品,如音频录音、视频制作等。对于这些衍生作品,需要遵守相关的版权法规,并确保获得相关权利人的授权或符合合适的授权协议。

技术之外

不难理解广东歌歌迷们对当下香港乐坛的失望。

自香港一代鬼才黄霑先生发表博士论文,道破香港粤语歌由盛转衰的七大核心原因以来,“乐坛已死”的诅咒一直潜伏在整个娱乐产业链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讨论。

近年来,本土第一个男团MIRROR奇迹般地掀起了香港前所未有的追星热潮,但我们看到如今的香港乐坛已无法再复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种种原因使得该团并未能进入内地娱乐圈,更遑论走出亚洲、走出国际了。

新一代歌手面临更艰难的处境。除去市场竞争、文化冲击等客观因素,就新一代乐坛歌手而言,最难突破与提升的还是自身的歌唱实力与舞台经验。对部分歌迷来说,歌唱技巧不足和糟糕的现场表演是不专业甚至是不敬业的表现,若是歌手三番五次出现差错,歌迷的好感度也会渐渐减少甚至消失。

但正如某乐坛前辈所说,只要还有人关注香港乐坛,它就不会死。

随着音色模型的不断训练完善,AI歌手可以实现无限接近完美的演唱。

这里的“完美”我理解的是指对某一个歌手百分之百的复刻,但极致的模拟始终无法替代一个真实的人。

你怎么看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