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金融行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是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面向超百亿的动产市场进行三维可信管理;是生产效率升级,用高精度的智能识别模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生产力;是实现智能自治,智能运维管理模式为金融业务带来可靠保障。
这一次,华为携手金融行业按下智能升级加速键,掀起智能化变革下的行业“狂飙”。
浦发银行
浦慧云仓,智能仓库助力普惠金融
中国有超百万亿的动产市场亟待金融服务加持,但一物多抵、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金融仓爆雷事件总有报道,且人工监管成本高、处置变现难……
如何进行可信管理?

华为产业金融动产融资金融仓解决方案,利用盘古大模型小样本学习和泛化的能力,突破复杂三维场景下小目标密集检测这一AI算法领域技术难题。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场景,打造“端边云+智能”协同方案,增强了金融仓的三维可信。
通过华为产业金融动产融资金融仓解决方案,华为助力浦发银行打造了“物的银行”首个应用—“浦慧云仓”,在业界率先推出线上信贷产品“优浦e仓贷”,单仓可服务300+小微企业,支撑3亿元/年融资额。从原来线下异地审批周期15天+,变成线上申请/审批/签约,贷款资金实时到账;线上还款、实时解质押;支持“整进零出”。风控从原来监管员人工跑仓库抽查,现在变成交易+实物的360度风控,7*24小时资产监测及实时预警。
广东农信
火眼金睛识别传统手写体,精准与效率堪称业内天花板
OCR是应用于企业降本增效的AI技术之一。图片提取文字,已经不是新鲜的功能了,但当下OCR技术依然存在准确率不高的情况。在农村信用社或者三四线城市的相关机构,需要对大量非结构数据进行识别与提取,识别精准度低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去校对,也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
如何冲破这样的效率屏障,搭乘上智能“直升机”?

在广东省农信联社,面临业务需求多元化、数据量少的难题,盘古金融OCR大模型通过独有的对比学习与掩膜图像建模相融合的自监督学习方法,只需要传统方式十分之一的标注量,就可以训练出高精度的手写字体识别模型。在华为云与广东省农信联社的联创实践项目中,相较业界的小模型开发方式,盘古金融OCR大模型可以将字段识别精度从83.9%提升至91.0%。
此外,盘古金融OCR大模型能够提供二次训练能力,企业可在通用模型基础上快速训练出适应业务场景的新模型,让企业自主掌握OCR服务构建能力。降低模型定制成本,缩短业务上线周期,帮助更多企业从传统人工作业环节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和价值,为金融行业智能化变革注入源动力。

北京银行
让运维小伙伴直呼“哇塞”的智能运维,从此成就高效管理
当前金融系统和网络复杂度不断提升,银行的运维小伙伴可谓24小时营业,但依然会有“亡羊补牢”式的运维弊端。金融机构数据中心运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运维岗也每天上演“吐槽大会”。
如何打破运维边界,从此成就高效管理?

通过华为应用网络一体化智能运维方案,北京银行实现了实时呈现业务调用链的路径和关键KPI,同时,实时分析各应用节点之间的通信性能,并呈现该业务流在网络中的真实转发路径,以及该路径上面的状态、丢包、性能KPI等信息,可让IT人员在数分钟之内基于知识图谱和AI算法定位出业务故障原因,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得以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加快“数字京行”建设和用户体验的升级;进而构建独具自身特色的企业级基础架构体系,支撑全行转型增效。此外,数据新时代下,北京银行选择华为容器存储解决方案,构建了高效、敏捷、可靠的容器云平台,全面实现应用云化,使容器资源的发放效率提升100%,并具备集群内及跨集群的容灾能力,为北京银行的智能升级提供了容器数据持久化可靠存储保障。
从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增值,到生产效率提升,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再到智能运维,保障业务的持续及可靠,金融正在开启一个智能化新篇章。依托云、网、边、端协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华为携手金融行业客户、伙伴,深耕技术、深入场景,不断扩展金融服务边界,加速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截至目前,华为已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个金融客户,包括全球Top100银行中的53家。

2023年9月20日-22日,华为将在上海举办第八届华为全联接大会。以“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邀请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专家、合作伙伴、开发者等业界同仁,从商业、产业、生态等方面探讨如何加速行业智能化,欢迎大家莅临现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