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各行各业,人类应该怎么生存的话题,在我的世界观中,还比较大,我想能否管中窥豹,以我自身为视角,看能否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我从三个方面谈起,一作为社会中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作为学生的施教者等三个角度谈起。
图片来自网络
一、社会层面:深度学习,掌握核心技术。(以我个人为例)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没有诱发我的恐慌,在社会中,我的个人身份是一名教师,疫情之下,线上线下授课让我觉察到:在较短的时间内,线上或智能教学很难替代教师,我在社会中的角色属性没有受到威胁,在《学会生存》培养完人这一章节,讲述了“完人”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有获得知识,培养感情,美感,生命力,体格,性等知识,其中,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的是好奇心,人工智能在捕捉人类好奇心方面,占据大数据优势,但是在培养好奇心这个问题上,缺少情感的关联(机器人的开发不能违背伦理),我要站稳自己的角色,就需要激发自己深度学习的力量,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培养学生好奇心上想策略,聚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搭建平台,向下深挖策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迭代,这就是我在社会的核心技术,物体存在的价值取决于物体属性的不可替代程度,未来可期,但同志尚需努力,所以暂时不存在生存的恐慌,有一定的社会需求。
图片来自网络
二、教育领域:主动学习,融合信息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竭力促成教师善于利用智能工具聚焦学生兴趣点,聚焦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因势利导,精准施教,提高教学效能,夸美纽斯说:“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文新华教授的报告中也谈到,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是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校长领导力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成,利用信息化设备,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精准制导,提质增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适应高节奏发展的必备条件,互联网+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的准备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已来,利用好这一工具,必将加速推进教学进程提质增效,使学生受益,主动学习,掌握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教育行业的发展态势。
图片来自网络
三、未来公民:终身学习,完善国民素养。
作为学生的施教者,要对我们的产品负责,智能时代的到来,将造成大量的辞退潮,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辞退潮中屹立不倒,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互联网预测,未来30年内,因为人工智能的代工属性,将会创造50%的失业率,张志敏校长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在《学会生存》第170页,讲述教育的职能分以下几个层级:教育即解放--教育的职能是扫盲---教育将发展成为终身教育的思想---全面的教育过程,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基本完成扫盲任务,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我们进入后两个层级,我们的学生也将进入到后两个层级,才能端稳未来社会的“铁饭碗”,这也符合唐江澎校长在去年两会时讲的教育的责任,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未来可能不缺少常识性的知识,未来可能不缺少人类的体力劳动,但永远缺少思想,缺少做事的方法,缺少沟通的技巧,缺少创新思维......,而这些技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的是终身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完成《学会生存》一书,《学会生存》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生存。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肩负时代的重担,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具备积极的价值观、关键的能力、必备的品格,培养其对待自己,要认可对待他人,要尊这个事情,要认真未来的公民当具备此素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