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创新中国》概念海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实习生 任祎寒

有一种机器,能在0.3毫米的鸡蛋壳上刻出复杂的中国汉字;

利用微生物技术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发生“以生命创造生命”的奇迹;

有一种编辑技术,改变的可不是一篇文章、一本书,而是整个生命,敲除一个片段,插入另一个片段……

当各种黑科技听起来还只是传说时,纪录片这个向来被视为“阳春白雪”的文化领地,却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场”。1月22日,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开播,节目解说部分全程运用人工智能配音。已逝“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现。该纪录片总导演史岩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独家专访时表示,想用片中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创新中国

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创新实践

《创新中国》是一部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纪录片。它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前沿领域,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创新中国》剧照。

该片在制作中创新性地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是世界首部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6集,每集50分钟,内容包括《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这部片子从策划到拍摄,正式播放,历时一年半,每一集大概包含6-10个故事和案例,在昨天刚刚播放的《信息》一集中,就呈现了六个。”史岩向记者说起了拍摄的经历。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中国空间站计划的总设计师杨宏,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纪录片中,这些敢于挑战未知世界的科学家,精益求精、殚精竭虑的工程师,面对挑战、不言放弃的企业家,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故事。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中国天眼之父”、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

史岩透露,“在拍摄之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调研组来进行案例选择的工作。科技创新的面本身就非常广,题材非常丰富。能源、制造业等等,几乎每个领域都可以做成一套系列片。我们的片子主要将镜头聚焦在这一行业中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表达的故事上,讲好这些故事,最终通过这些人和故事,体现创新精神。”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总导演史岩。

将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是这部纪录片的看点之一,在史岩看来,在纪录片的维度来说,科技类纪录片与备受关注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相比,是偏弱的。“在拍摄时,很多故事涉及大量专业的科学技术信息,如何将尖端、专业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表达,为普通观众所接受,同时又不失准确,也是我们着重思考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第一集涉及到量子科学、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短时间内很难说清楚。我们用大量动画的形式,比喻的表达,演示性的画面,告诉观众,这个东西为什么厉害,有什么作用,把观众能够理解的东西讲清楚。也希望《创新中国》之后,科技类的记录片渐渐多起来,在观众中得到普及。”史岩说。

AI配音

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配音演员李易的声音

“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这段深沉雄厚、气势不凡的声音是很多人岁月记忆中的一部分。声音的主人叫李易,我国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曾为《再说长江》、《大明宫》、《美丽中国》、《人类星球》、《迁徙的鸟》等多部纪录片及影视作品配音,业内享誉极高。“李易老师跟我们央视纪录片频道有很深的渊源,纪录频道播出的第一个片子,是央视跟BBC合作拍摄的《美丽中国》,就是由李老师配的音,可以说,纪录片频道诞生的第一个声音就是李易老师的声音。”史岩回忆道。

但是,这位优秀的播音员2013年不幸因病去世,享年50岁。很多人怀念李易老师以及他的声音,特别是纪录片导演,史岩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在考虑节目配音员人选时,反复思量仍觉得李易是最适合的。“李易老师的声音特别浑厚和稳定,起伏不大,一点儿也不漂,压得住整部片子。”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李易。

斯人已逝,但一次特殊的机缘也因此造就。《创新中国》是一部关注中国和世界前沿性科技成就的节目,节目组曾花了半年时间,在浩如烟海的科技创新项目中进行筛选,可以说对国内高科技的“行情”了如指掌。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片专门为此拍摄和制作了一个段落。总导演史岩因此“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点子:能不能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李易的声音?

科研人员得知这个点子后,也感到这是一次优化算法、提升人工智能水准的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后面经历的磨难是大家都没想到的。为此,从人工智能工程师到导演和音乐编辑,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日夜加班,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的精彩表现。

在B站观看纪录片时,不少网友惊叹这一AI配音技术,“完全听不出是机器配的音,也太厉害了吧”,这样的感慨俯拾即是。史岩表示,“我们记录片叫《创新中国》,全部AI配音这一实践,本身也是在践行创新精神。”

四川元素

聚焦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些年,四川科技研发也成果斐然,《创新中国》也聚焦了四川的发展。“在第三集,讲“制造”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四川元素。当时,我们在四川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了拍摄,那里有一个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说起这个实验室,史岩赞不绝口。“这个实验室非常厉害,里面的科学家,院士也都很年轻。我们日常出行所乘坐的高铁,要在动力牵引下才能行驶,牵引靠的是高铁的火车头,也就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国际上,美国,日本都在研究时速在1000公里的下一代高铁动力方式,也就是磁悬浮下一代超导技术。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者也走在了前沿,已经从原理、试验上开始行动起来。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列车。

据了解,该实验室瞄准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前沿,根据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重点开展以高速列车、重载列车、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在列车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疲劳可靠性、牵引传动技术以及检测和试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针对高速列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支撑了我国高速列车的创新设计,为高速列车的运行性能提供了保证。

放眼全国,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态,中国被无数个“正在进行时”的创新时刻重新构建。“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再次降临,近些年,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在科学技术领域,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已经开始付诸思考和行动,涌现了大量的创新故事。”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C919大飞机。

《创新中国》全程AI配音再现配音大师李易风采  四川元素聚焦西南交大磁悬浮技术

中国航天工作者。

在纪录片的首映式上,特邀嘉宾、大飞机运-10副总设计师、C919大飞机顾问组成员程不时先生说,创新是人类有生以来就被赋予的一种品质,一种思维的品质,我们习惯于培养好学生,温顺的羔羊,但今天我们要捍卫起每个人心里的创新基因,要活跃起来,为辉煌的未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史岩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纪录片中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观众感受到先行者、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工作者们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能够不断感染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们,激发每一个人的创新意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