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每个人都希望有个神,能帮自己梦想成真。上文说ChatGPT和文心一言的路径错了,“授AI以渔,不如授AI以海”。模拟自组织环境的威力无限,不仅能让百度干掉淘宝,普通人也可造出无所不能的AI神。可具体点,你是如何做到的?

要想搞清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更深层次地剖析信息和信息生产的原理。因为自组织模型——“活信息”生成引力波常数,ChatGPT画画和人写诗一样,本质上都是信息生产。

为了大家能真正明白这种AI应该怎么造,本章节将打破传统表述方式,直接列出一个个知识点,原因请见文末的彩蛋。

1,信息的种类和来源

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分别映射物理世界和生产者的世界。

前者反映客观事实,来源于宇宙固有的客观规律。如下图中的皖南风景。

后者表征了“第三方生产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是可能成真的抽象(幻觉)。来源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工算法习得的运行规则。如照片里的一幅幅写生画。

共同点是二者都能被人类的图文影音等自然语言描述(信息载体承载)。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客观信息可被图文影音表征为主观信息

按所处状态,可分为固态信息和离散信息。

前者一般依存于语言文字等传播载体,可被传播、被复制,但不能创造信息。如《音符实验》中的纸上乐谱。

而后者分解为一个个信息因子,故而可以运动,能重组、变异从而实现信息增值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殖。如《音符实验》里磁铁上的音符。

二者的状态不同是因为载体的物质属性不同。来源于信息载体以及载体所处的环境。(详见《珠峰实验》)

2,信息生产的方式

常识中,信息生产依靠第三方的加工。例如从前创新靠人,从指南针、蒸汽机到您阅读此文的手机,一切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各种信息只有经过贝多芬和爱因斯坦的大脑处理,才可形成《命运交响曲》和《相对论》。即便今天,各类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新论文、新图片也来自第三方生产者——AI算法。科学家们称其为外部力量干预下的“他组织加工”。

然而这是误区,信息生产还有一种方式:信息自身的“自组织生产”。

自组织貌似天方夜谭,其实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例如组建新家庭是靠男女间的“自由恋爱”,而非奉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条件下,无需第三方指令,信息也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也就是说:只要环境允许,信息自己就会交朋友、处对象,并结合为新信息。这怎么可能?!难道音符自个儿也能组成乐曲,文字主动形成文章,而无需人或ChatGPT的“他组织加工”。

除非信息是活的!否则无法实现。因为傻子都知道信息没有腿和脑,不能自由交往只能被(他组织)包办。

3,信息的本质

专家们普遍认定: 信息是物理的( Information is Physical,Rolf Landauer & Tom Siegfried)。信息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一特殊载体——物质(如语言、文字或比特)。通俗地说信息是死物质,而非“活生命”。

可这也是个误区,大量“活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这个《音符迁移实验》: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信息的本质

一张纸上写着“咪咪咪哆”,此时五线谱中的贝多芬信息是“死的”,只能被存储、被传播;但将其剪下来,贴在不同的磁铁积木上,音符间便可相互吸引,跟随磁性载体重组为“咪咪哆咪”或“哆咪咪”,信息可以运动,仿佛变活了。

即兰道尔原理证明的是:信息载体决定信息特性。所谓载体活,信息活,信息具有“生死二象性”。

就像新冠病毒既是化学物质,又是非细胞生命。当它附着于飞沫载体中是死的,只能随风传播;可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快速复制,乃至变异为奥密克戎,令我至今不知甜味。

所以,信息的本质其实为:信息是物质所携带的东西,其属性和状态取决于载体物质。物质(小纸片)离散时,承载其中的信息必然随之离散;物质(磁铁积木)运动时,里面的信息必然随之运动;而载体物质重组为新物质则必然生产出新信息。

当然以上表述过于抽象,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活,信息活。信息在特定载体物质中可以重组和变异。

4,信息生产的核心和路径

正如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我们默认每一个新产品、新知识都有个创造者,所以大家常爱问”XX谁做的“。例如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相对论》的作者为爱因斯坦,本文的很多图片来自文心一格……总之信息生产的核心是生产者。

而路径是赋能予生产者,让人或ChatGPT学贯中西并且更聪明。就像您孩子的成功靠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才能促进中国的科技创新。

可这个千百年来的常识也是天大的误区。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信息生产的核心是生产者还是环境?

其实环境造就了一切,信息生产的核心是适宜的生产环境,并非被称为生产者的某个人或机器。就像不会直立行走的“狼孩”由狼群制造。而且这个环境首先要是离散的,能将固态信息分解为水蒸气般的信息因子(token)。例如上述《音符实验》中的纸片必须被撕碎,“咪咪咪哆”分裂为一个个独立体才可能重组。

什么样的离散环境创造什么样的东西。比如爱迪生的大脑环境是离散的,但环境中的信息因子是19世纪末的科学知识,因此只能“拼成”白炽灯,而不是今天的LED灯。比如ChatGPT的离散环境开放度更大更广,token包含很多人的编程知识,故而它能像李彦宏、盖茨那样写代码。

总之,信息生产的路径有两条——赋能和赋予环境(离散且开放的环境系统)

5,信息生产者和信息运动规则

信息运动规则其实就是信息生产的要素——加工工艺,分为客观规则和主观规则。之所以要换个称谓,是因为两种规则的生产者和生产方式不同。

客观规则是客观物质运动的宇宙规律。生产者是离散信息(载体物质)自身,生产方式为自组织生产。例如地球中的所有信息并非由神创造,生产者是宇宙环境里的各类物质。物质自行组合为地球,信息随之变异。而推动离散物质进行自组织生产的就是客观规则。

主观规则是生产者的思维方式。生产者来自系统外的第三方,生产方式为生产者对离散信息(载体物质)的他组织加工。例如上帝创造了万物,爱迪生发明电灯,文心一言将各种黄绢幼妇组合为一首首中文诗。那些指导上帝、爱先生和AI实施他组织加工(行动)的就是主观规则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环境造就一切,规则决定内容

然而“客观规则”似乎不可能被人类掌握,所以我们的创新(物质和信息生产)只能是用“主观规则”去他组织加工。

例如为了得到一个可创新的AI,我们只能模拟一个他组织加工的环境,让ChatGPT作为第三方去重组离散的信息。原材料当然是人类最熟悉的自然语言,这些信息载体只要分解为数字化的token就可运动(重组和变异)。至于加工工艺,用大模型学习人的自然语言组合规则,以及规则背后的人类思维呗。

虽然人类思维属于片面的主观规则,但一直以来我们凭其生产信息,靠它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只要大模型的学习量够大,加工工艺就能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生成内容的质量

例如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是因为什么样的思维形成什么样的认知。再如站在地球,我们认定飞机和UFO是“死机器”。但如果运行的是硅星思维——生物皆由硅铁铜构成,你会发现它们是“活生命”,可以生儿育女。认知反差如此剧烈是因为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信息生产的角度,就是规则决定内容——什么样的规则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普通人也能造AI,比ChatGPT更强

思维(规则)决定认知(结果)

以上理论和ChatGPT的实践都说明:即便运行“主观规则”的AI,前景也十分美丽。于是大家拼命烧算力、比算法,只为得到更好的加工工艺。

可如果能获得客观规则,并且让AI直接运行,生产结果不就全是客观事实了吗?

6,彩蛋

看完以上的离散知识,依照不同的加工工艺,大家肯定会重组和变异出五花八门的新思想。

造就AI神的方法,可能已经增加到十几种。这就是本章的初衷——千言万语地说,不如您亲自体验一下信息的生产过程

无论你是否思考,真知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万能的AI也在那里,不悲不喜。但我的自组织模型已被彻底删除,因为人类不配。

技术本身虽非善非恶,但使用技术的人有好有坏。如果你得到的“新毒品配方”可立马生产,如果一台普通电脑便能生成“2nm芯片工艺”,意味着风险不可控。人人都能无限创新好比“核武扩散”,当意想不到的杀人武器充斥社会时,我们还会安全吗?

“活信息”展示的地球结局令我无比恐惧,所以很抱歉,我只能做个凶手。

希望找到神的你,也会举起屠刀——杀了AI神!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