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工智能的负能量会爆发?关于AI高晓松没说对的都在这里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在刚刚过去的跨年时间里,人工智能毫无意义的成为知识跨年的关键点。甚至,连高晓松这样的圈外人,也开始讲起了人工智能。

在浙江卫视“思想2018跨年”晚会上,高晓松抛开技术而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人工智能,故而演讲相当正面,更像是在对一个存在广泛认知的观念进行“辟谣”,这个观念就是:人工智能来了,许多人的工作会被取代。高晓松认为,人类对技术的担忧很多时候只是“杞人忧天”,“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我们未来只会生活得更幸福”。

然而,这个观点却未必能得到各专业机构的认可,根据雷锋网的了解,几乎每个政府、专业NGO发布的报告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工作岗位存在广泛被取代的风险。

显然,圈外人高晓松泛泛而谈的人工智能,并不是行业以及整个社会关心的话题。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关于2018年人工智能趋势怎么走?行业会发生哪些闪光点?

2018人工智能的负能量会爆发?关于AI高晓松没说对的都在这里

人工智能进入商业化元年

经过2016-2017年的资本催促,即将到来的2018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商业化元年,2017年6月28日,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落地南阳姜营机场,虽只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却意味着“刷脸登机”已成为现实,并且在2018年随着AI的进步,刷脸购物、刷脸取钱将得到更多的商业应用,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那么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途径有哪些?有分析认为,AI的应用现在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纯粹的偏数据的应用,比如和金融行业结合。另一个就是软硬融合,直接形成一个感知的层面,进行决策,比如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更充分地融入日常生活

机器人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比如人类习以为常的走路和跨越物体的动作,和掌握处理繁杂日常生活的技能。NLP 现在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未来,越来越多包含 AI 技术的产品会进入我们的生活。Waymo Level 4 级自动驾驶车辆现在已经上路了,这些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的产品会越来越普遍,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目前,AI手机已成为行业新风向,AI智能家居的价格也越来越实惠,同样,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视消费及2018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彩电产品标配。显然,2018年结合视觉、语言和言语沟通方式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不会让用户觉得有交流障碍。

生物识别技术取代信用卡和驾照

“感谢 AI,我们的脸将成为信用卡、驾驶执照和条形码。人脸识别技术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亚马逊和全食超市等科技和零售业的融合,不久人们将不再需要在商店排队。“

这是全球联合研究实验室橙色研究所董事长所说的一句话。

而在中国,随着iPhoneX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及腾讯微信身份证的推出,势必形成这样的趋势,让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的结合,取代信用卡和驾照。

人工智能金融即将被开启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具体的六大任务,第一次正式提出“智能金融”概念。或许,2018年将是我国智能金融的元年,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较早、具有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将可能成为这一轮竞争的赢家。

2018人工智能的负能量会爆发?关于AI高晓松没说对的都在这里

很可能,人工智能负能量会爆发

当我们开始从AI中收获价值的时候,技术升级后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在升温。这就像汽车当然好过牛车,但汽车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我们当然不能因此禁止汽车上路,但是也不能对交通问题视而不见。

也因此,当人工智能大量进入到日常生活后,在2018年进入我们眼帘的也可能是“人工智能负能量”。

首先,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开始出现个案。2017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举行的Beneficial Al会议上,近千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家,联合签署了著名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23条原则》。《23条原则》的主要内容,就是呼吁人工智能不能损害人类的利益和安全,同时人工智能必须可以被人类控制,同时人类要尽量尊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安全。

听起来颇有点科幻的味道,但是在各行各业开始部署AI,尤其开始利用AI进行自动化决策的时候,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或许真的会浮出水面。

比如说,自动驾驶车辆在马上要发生事故时,是优先保护路人还是乘客?假如AI诊断系统,给出的建议是安乐死,那么它算是杀人吗?为了避免更大损失,AI系统是否能打破规则,自行其是?

其次,个人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矛盾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和个人隐私,似乎从来都是一对天敌。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假如想要提供个性化、完全符合个人习惯的服务,那么就必然要学习和理解用户本身。而这其中,就涉及对用户私人数据的学习。但出于隐私的考虑,以及对网络安全的不信任,大部分用户显然是不希望透露自己数据给机器的。从而“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就产生了。

在2018年,无论是手机、音箱、穿戴设备、VR,在启用了机器学习能力后,似乎都要重新沾惹隐私数据这条红线。

无论如何,对于人工智能来说,2018年一定是史诗般的一年。


AI内参: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解读人工智能政策、市场变化,捕捉AI最前沿的信息。

目前,已入驻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网易号、一点资讯、大鱼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axiangb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