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AIG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再跟各位分享一件挺离谱的事。

几天前去见朋友,碰巧他的合伙人听说我们在谈一些前沿的AI话题,也赶来参与讨论。

虽然她姗姗来迟,但为了配合讨论的话题,她特意带了一本刚刚寄到的新书。拆除快递包装,在封塑加持之下,书显得十分有型,黑色的封面上印着一排印刷体:一本书读懂AIGC

这本252页的书,出版于今年4月1日。

我虽然没出过书,但三审三校还是听说过的,具体到一本书的出版周期,新必应是这样说的:

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出版一本书一般是4-6个月,我们就假设乐观一点,科普书籍出版快,打个对折也就是2-3个月包含印刷完成,上市销售。

那么最乐观的情况下,从4月1日的出版日期倒推,书稿是在今年1-2月就必须写完定稿。

那个时间什么生意最火?没错,正是卖ChatGPT账号。

第一批通过AI发家致富的兄弟们,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且枯燥。而且这门生意居然能持续到今天,虽然价格已经卷成白菜,但毕竟成本够低,只要量大还是有赚的。

从卖账号衍生出来的生意又是什么?对了,就是各种教你玩赚ChatGPT的知识星球。

那张经典的排名图我就不再重复了。打开知识星球,搜索ChatGPT,按用户数量排序,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拿着GPT账号吸引用户加入的玩法。

以及那本在电商平台售价54元,评价超过5万条的著名图书案例,也是出于某个知识星球社群之手。

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上面这本书,和开篇提到的那本书,都来自同一家出版社,甚至在同一个网店栏目下出售。

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我不确定读者们到底能不能通过这些书“玩赚”ChatGPT,我能确定的是写书和卖书的,一定通过这门生意挣了不少钱。

真正能合理合法赚钱的事,还愿意毫无保留分享给你的,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能进庙堂,被世代称颂的大善人。

何况这些书你但凡拿起来翻几页,就能看出其中的异样,或者说,但凡用过提示词调教ChatGPT,对这样的提纲目录都不会陌生。

说真的,畅销书里学不到AIGC

可能你说,如果内容足够优秀,那么对没有用过这些AI工具的读者而言也是一种资讯补充啊。

那么让我们回想一下,在这些书籍定稿的今年2月,同一时期的AIGC是什么情况?

基于GPT-3.5的ChatGPT已经面向社会发布,GPT-4还要再等上一个多月;

微软的新必应已经上线,但大多数人还在排队中;

Midjourney还停留在V4版本,分辨AI生图的重要技巧还是看手;

Stability AI的大模型还在1.x阶段,资金暂时还没那么紧张,做了什么工具都会直截了当的开源;

至于国内大厂下饺子一般的大语言模型发布会,还得再等上将近两个月才能迎来高峰期。

这些在市场上销售的书籍,论底层技术,无非是把国外论文翻译一遍复制粘贴;论应用产品,那些老版本AI的功能和优劣早很多已经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这书在还没完成印刷的时候,里面一部分的内容就已经过时了。

在我看来,AIGC的魅力在于两个维度:

一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迭代。技术的变革不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缩短到月,甚至几周就会有一个大版本更新。没有谁能抱着老黄历吃一辈子,除了保持学习没有第二个捷径。

二是人人皆可实践的超低门槛。你不用真的看懂Transformer论文,也不用去管Segment Anything的复杂算法,只要你会打字,就能让GPT为你写出专业文案,就能让Midjourney为你画出精美图案。

过去一两年,你可能生怕错过了元宇宙和Web3而参加各种线下讲座,专家分享会,或者买了很多书试图搞明白到底有什么业务机会。

但我真的很想告诉你,学习AIGC的途径,不是在于你看了多少视频,听了多少讲座,更不是参加了多少网赚,而是在于行动。

你要知道,面前的这些AI产品都是工具,不是限量供应的高档奢侈品,也不是两三下就会玩坏的消耗品。它们就是一堆数字化的工具,跟你学游泳,学骑单车,学开汽车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看书就能学会游泳吗?你看别人骑单车自己就会骑了吗?你科目一考了100分就能拿驾照了吗?

不能!

AIGC也是如此,本质上它们都是为了达成目的所使用的工具,没有谁比谁更高级。

如果你真想学习,一种方式是看视频对着步骤亲自实践,这比看那些GPT堆砌且空洞乏味的书要有用几百倍;另一种方式是线下培训,没有空话套话,真实演示操作实例的那种。

几天前我在重庆线下分享时,首次尝试了现场全流程展示。从现场反馈来看,我确信这是一种对观众有实际帮助的方式。

不知不觉,我的AIGC主题系列已经连更49篇。按平均2200字左右计算,已经超过10万字,如果编辑成册,16开本,大约在180页左右。

但我觉得这还远不足以成书。

每天你都会发现新的产品功能,新的工作方式,以及新的产业机会。等这些东西编写成册出版,早就已经被下一代产品和功能替代。

​东拼西凑写本书这件事,除了收割一波韭菜,我想不到第二种用途。

虽然你第一次跳进泳池的时候,喝了几口水;虽然你歪歪扭扭的骑上车,不小心摔就会摔跤;虽然你练习科目三,没少被教练责备……

但是,你最终掌握了这些技能,你知道什么时候它们能派上用场,成为了你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除了躬身入局,没有更好的方法。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