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张勇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与此同时,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24年来,阿里巴巴始终在自我变革中创新迭代,调整生产关系,最大限度激发生产力和创新力。而每一次面向未来的主动变革,都给阿里巴巴带来了脉冲式的新发展。此次从3月开始的史上最大自我变革,正在让整个组织更敏捷、决策链路更短、响应更快,倒逼企业家精神迸发,实现从一个阿里巴巴到一群阿里巴巴,从良将如云到企业家如云。

(图说:6月20日,张勇与蔡崇信、吴泳铭正式启动交接)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未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不仅要有力支撑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更要成为新技术的发现者和推动者,创新业务孵化的大本营,创造更多价值增量。蔡崇信和吴泳铭具备与之相应的眼界、经验、影响力、号召力,是承担上述责任的最佳选择。
蔡崇信现任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在阿里巴巴诞生、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他担任了集团的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他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他对阿里巴巴发展历程的充分了解,对战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将会在未来帮助阿里集团持续发展。

吴泳铭则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多年来始终跟进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发展,将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探索以前沿技术为发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除此以外,蔡崇信和吴泳铭都有多年投资及企业培育经验,成功培育了大量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品和企业。未来,阿里控股集团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器,探索、发现、孵化、培育更多创新业务,重构公司发展形态和想象力空间。
今年4月,阿里巴巴经历了创办 24 年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后,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持有六大业务集团和其他业务公司,六大业务集团由各自的CEO和董事会(或同等管理机构)独立运营。
这次拆分也意味着,CEO张勇将不再包揽这家公司的一切。
这场由张勇亲自主导的“分权”,早在去年年初就有征兆。当时有消息人士称,张勇正在把权力逐步下放给公司各业务部门的总裁,这些总裁现在扮演“迷你CEO”的角色。此举旨在加快决策,以便每个部门能够更好地抵御竞争,重振低迷的销售,重塑公司整体形象。
而在阿里一分六之后,阿里云成为了阿里此次分拆最彻底的业务板块,由张勇担任董事长兼CEO。按照计划,阿里云目标在未来12个月完成分拆上市。阿里云也将成为张勇的新战场。市场对于阿里云的估值,已经达到2000亿人民币起,这个数字最高将上探到 8000 亿。
1
马云意志的绝对推动者
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
但在2013年,最初担任淘宝CFO的张勇成为阿里巴巴CEO。2019年9月10日,马云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将退居二线,他选定的接班人就是张勇。
打动马云的是张勇握在手里的实绩。
他带领团队创意与主导了天猫“双11”,现在已经发展为全民购物狂欢;他力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他主导一系列的战略投资或收购,包括苏宁、银泰、高鑫零售、饿了么;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他成为绝对推动力量,打造出了生鲜超市新业态“盒马”。
阿里内部对张勇有个十分形象的评价——“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尤其在继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这四年,阿里集团屡次深陷舆论漩涡,张勇背负了难以想象的“重担”。
张勇接棒马云的第二年,2021年4月,因违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处以182.28亿元的罚金,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阿里巴巴的股价从最高点的319.32美元跌落了一半多。
当年8月,一场席卷网络的“陪酒丑闻”将阿里推上了风口浪尖。再往前看,“蒋凡事件”和钉钉代考一事,都让阿里“价值观”备受质疑。
另一面则是阿里集团核心业务整体承压。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阿里中国零售商业收入为1361亿元,同比下滑3%。客户管理收入为602.7亿元,同比下滑5%。同时,阿里的直营业务占比略降,收入同比下降1%至718亿元。
内忧外患下,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头人,张勇在得知“陪酒丑闻”、“蒋凡事件”后,均下达了严厉的处罚: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集团CPO童文红被记过处分;蒋凡已从合伙人名单中除名。
为了让业绩数字不断增长,他在2019年确定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是阿里数字经济体未来三大战略。
这一战略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5月下旬阿里公司发布2023财年业绩,阿里国际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3%至692亿元,增速优于公司整体表现,是阿里增速第二高的业务分部。阿里云方面,2023财年该分部收入为772亿元,是阿里集团旗下除中国商业外最高的收入分部,占收入比例为9%。
面对“大公司病”,这几年里张勇推行了大大小小的组织架构调整,目的是加速商业组织的效率和演进。他曾表示,阿里巴巴要走过102年,业务战略、组织战略、文化战略必须高度融合在一起,“大中台、小前台则是组织战略,全面升级的价值观是文化战略。”
马云曾评价张勇,“他具有超级计算机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坚信使命愿景,勇于担当,全情投入,敢于站在未来创新设计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
2
转身阿里云,
投身大模型“诸神之战”
张勇“退位”后,未来工作重心将回归阿里云。
众所周知,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最核心业务之一,也是阿里未来最有增长潜力的业务方向。
按照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 IDC 对 2022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调查结果,阿里云市场份额在 31.9%,接下来四家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和亚马逊 AWS 份额分别为 12.1%、10.3%、9.9% 和 8.6%。总体而言,阿里云市场领先地位十分突出。
阿里财报数据显示,2023 财年阿里集团在阿里云上的成本为 247.4 亿元,而阿里云智能在 2023 财年总收入为 772.03 亿元,已经成为阿里集团第二增长曲线。
云计算的未来价值何在?
亚马逊已经给出了答案。财报显示,2022年,亚马逊整体净销售收入5140亿美元,在这其中,亚马逊云科技销售收入801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亚马逊整体的增量营收中,40.5%来自于亚马逊云科技,想象空间无比巨大。
尤其在ChatGPT引爆的AIGC时代,新一轮商业革命降至,而阿里云已经拿到船票。
2023年4月,阿里云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入局大模型赛道。未来,阿里所有的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进行全面改造。6月,阿里云发布了AI助手“通义听悟”,加速AIGC产业布局。
但国内大模型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微软、Google、Meta、百度等科技巨头你追我赶,掀开了大模型“军备竞赛”时代的序幕。国内以腾讯、京东、华为、百度为代表的云厂商同样也在各显其能,试图为未来十年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浪潮中捞取更多筹码。还有王慧文的“光年之外”、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唐杰教授的“智谱AI”等有优秀创业公司,都被头部VC赋予了颠覆行业的希望。
张勇在内部信中也提到,“大家都知道,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目前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正处于最关键时刻,要求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也是考虑到分拆过程中公司规范化治理的要求,我个人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集团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为了平衡核心电商业务触顶的压力,阿里云重装参与的这场大模型之战,张勇有必要首当其冲。
3
阿里老将重新出山
昨日,在张勇被传“退位”消息同时,马云也被业界讨论有可能重回一线,带队阿里正面对抗极速增长的拼多多和抖音电商。
有媒体消息称,5 月下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马云在会上称,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马云判断,接下来是淘宝而不是天猫的机会,阿里电商应该 “回归淘宝”。
马云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阿里电商的基本盘已经不稳。
从中概股刚刚发布的一轮财报来看,拼多多基本是一季度增长最快的企业。这一季度营收增长接近60%,净利润直接干到了快60个亿。有机构测算,拼多多的收入已追到阿里国内电商业务收入的62%。
另一面,内容电商起家的抖音电商也在奋起直追。抖音电商过去一年GMV增速超过了80%,基本翻了一番,增长势头不容小觑。
反观淘宝天猫的GMV和收入却不增反降,这意味着阿里的护城河正在坍塌。
就像马云的判断一样,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这次内部会议上,据了解马云还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他讲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意料之外的是,作为阿里的精神领袖和灵魂图腾,马云仍选择了退居幕后,而是派出了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两位老将出来,试图力挽狂澜。
据张勇内部信,经过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批准,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蔡崇信现任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在阿里巴巴诞生、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他担任了集团的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
蔡崇信,被称作为“马云最信任最感恩的人之一 ”,也是阿里的永久合伙人之一,曾放下七十万美元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工作,千里迢迢来投奔马云,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帮马云去注册公司,带领阿里十八罗汉成为一支“正规军”并步入正轨。
过去二十余年里,蔡崇信一直是马云备受信赖的左膀右臂,也是这家公司的“隐形英雄”。
阿里成立早期,蔡崇信帮助马云融钱,仅仅2个月,就从美国高盛和瑞典InvestorAB找来了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1999年秋,蔡崇信安排马云与软银集团的孙正义见面,顺利拿到了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度过互联网寒冬,为阿里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云这样评价蔡崇信,“他是我见过最好的CFO。”
另一面,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的吴泳铭,也是阿里集团创始人之一,阿里十八罗汉之一,从马云创建“中国黄页”时,就成为了跟随马云“南征北伐”的第一位程序员。
他在淘宝系的花名是“东邪”,多年来参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核心产品和项目,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
将蔡崇信和吴泳铭召回一线,可以看出阿里意图变革的决心和意志。两位“打江山”老将重出江湖,能带领阿里重回巅峰吗?
补充阅读:
马云的非公开会议,
淘宝天猫未来的三个方向
5 月下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淘天集团 CEO 戴珊,行业发展部三位负责人汪海(花名:七公)、刘鹏(花名:奥文)、刘一曼(花名:一漫),淘宝直播负责人程道放(花名:道放)等均有出席。另据了解,淘天集团 CFO 李博、菜鸟集团 CEO 万霖也参加了该会议。
今年 3 月,马云时隔三年再次公开现身,以教师的角色与杭州云谷学校校长探讨未来教育。5 月,又被东京大学聘用为客座教授。但他一直在关心阿里的业务。
据了解,马云目前仍在退休状态,这场沟通会没有明确主题,形式上参会人围坐一圈进行有来有往的聊天,更像一次马云深入了解业务的交流会。
会上,马云做了一些自己的判断,也在精神上鼓励高管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据多位阿里员工转述,马云认为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根据《晚点 LatePost》从分析师和相关公司内部获得的测算数据,拼多多与抖音电商 2022 年的订单 GMV(销售总额)合计已超过阿里国内电商业务的 50%。在收入侧,2023 年前三个月,拼多多的收入已达到阿里国内电商业务收入的 62%。
马云在会上称,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此外,马云认为淘天在组织上应该进一步扁平化。不少员工预计,“618” 结束后,集团将迎来多项管理制度的改革。
接下来是淘宝的机会
2015 年,张勇出任阿里巴巴 CEO,彼时他看好中国的消费升级,让淘宝倾斜了大量流量给天猫以扶持品牌商家崛起,阿里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商业化收入。直到 2022 年,淘宝天猫有七成收入来自品牌商家。
但八年后,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马云判断,当前的情况还会持续,因此接下来是淘宝而不是天猫的机会,阿里电商应该 “回归淘宝”。
“回归淘宝” 意味着,淘天集团未来会用更大的力度扶持中小商家。多位员工判断,淘宝的流量机制也可能发生变化,从原本向天猫倾斜转回至向淘宝倾斜。
就在 2023 年 4 月,淘宝天猫将旗下的产业中心分拆,并按照丰富性、品牌和高频三大标准,组建了三个行业发展部。其中,聚焦丰富性的行业发展 1 部由阿里合伙人、淘天集团副总裁汪海(花名:七公)负责,核心任务正是挖掘高性价比的商品,以及拓展更多个体商家。5 月 10 日,该部门有了全新的名字 “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回归淘宝” 还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在流量的分配方式变化后,阿里国内电商的收入模式也将做出相应调整。
马云在会上提到了阿里妈妈,这是阿里旗下的广告营销平台。他认为这个靠给品牌商家卖流量的业务过去一直在轻松赚钱。
“阿里妈妈的初衷是让再小的商家都能买卖广告,所以要去帮助中小商家。” 马云在会上说。他建议团队未来应该多做产品创新,比如结合 AI 服务中小商家,“做小生意”。
此次 “618”,淘宝天猫专门开启了针对中小商家的大促 “淘宝好价节”,阿里妈妈负责人刘博(花名:家洛)在 6 月 18 日接受媒体群访时称,今年帮助中小商家开单是他们重要的考核指标。不过他也提到,在流量变化上,他们不会完全调转枪头,而是会有节奏地推动转变。
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马云在会上提出的 “回归用户” 不是新概念。
2022 年初,刚出任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总裁的戴珊就谈到过 “回归用户”。当时,她叫停了以 GMV 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强调关注用户体验。同年 4 月,大淘宝用户发展及运营中心的首要关注目标也从年活跃买家数(AAC)改为了日活跃用户数(DAU)。
年活跃买家数是指一年内在平台上至少有一次消费的买家总数,通常能体现一个平台真实用户的总规模,这曾是电商平台最看重的指标之一。但随着各平台的年活跃买家数趋于顶点,如何提高既有用户的黏性、复购率成为竞争的关键,日活跃用户数是一个更适合当前阶段的指标。
一年过去,淘宝的日活用户数并没有上涨太多,甚至还被拼多多超过,差距稳定在 3000 万左右。不过从 2023 年 3 月起,淘宝重新反超,平均日活用户达 3.77 亿,高出拼多多 2600 万。
一位淘天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虽然过去一年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日活跃用户和日活跃买家(DAC) 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形成全面共识。
比如用户发展及运营中心最先做出调整,成立了首页和推荐产品小组,通过调整算法权重,侧重推荐浏览转化率、用户停留时长更高的商品。然而在负责对接商家的产业中心,销售额与商业化收入依然它们的第一优先级目标。2022 年的 “双 11”,淘宝天猫总体也仍在追求让消费者买多、买贵。
直到 2023 年 4 月,所有部门才最终统一了目标方向。共识也是在此时才完全形成——成交额应该是 DAU/DAC 上涨后的自然结果;商业化收入被排在最后面,它同样被认为是用户回到淘宝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转变在今年 “618” 有更明显的体现。比如消费电子行业,淘宝天猫过去为了成交总额,会主力推苹果手机等客单价高的商品,今年则取消了相关的补贴,把钱放在了能带来用户活跃的商品上,比如手机壳、贴膜、充电线等价格低和能带来复购的商品。
员工对马云提的 “回归互联网” 理解不同。有人认为,这是指淘宝需要重新给用户带来购物的惊喜感。另一位提到,回归互联网意味着要更关注用户时长和规模的增长,比如淘宝直播目前基础体量仍然太小,不足以有互联网效应。
一位阿里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他认为马云对 “回归互联网” 的强调可能受到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的言论影响。
2023 年 2 月,这位美国投资家在 Daily Journal 年度股东大会上称,投资阿里巴巴是他犯过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我被他们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迷住了,但我没有意识到,他们仍然只是一个该死的零售商。”
上述知情人称,马云一直不认为阿里做的是传统零售,芒格的评价把阿里从一个神话故事变成了一家不 “性感” 的零售公司。
阿里巴巴是最早将互联网与商业结合的公司之一。马云将工厂信息搬上互联网,打造了批发业务网站 1688;此后他转型创立了面向消费者的淘宝网,这个只撮合交易,不涉供应链、物流等传统零售环节的电商平台大获成功;移动互联网时代,淘宝天猫始终维持在行业第一的位置。
但 2018 年开始,随着国内电商用户逐渐走向饱和、拼多多和抖音等竞争对手壮大,淘宝的平台效应优势逐渐丧失。为了赢得竞争 ,它开始不断扩大业务版图,在传统基建上做越来越重的投入。在部分行业,比如家装、家居等领域,阿里还必须深入到供应链以解决顺利交易的问题。为了增长,阿里还不得不涉及自营等业务,甚至在 2022 年有过 “再造一个京东” 的想法。从这些角度看,淘宝天猫的生意的确越来越接近一个零售公司要做的事情。
淘宝究竟如何 “回归互联网” 尚不清晰。马云的讲话在内部团队做过传达后,一线员工感受的是,老板们提创新的次数变多了,别的并不明显。
组织要扁平化
在这次会议上,马云为淘天的组织调整指明了 “扁平化” 的方向,要减少汇报层级,鼓励年轻化,同时让资深员工有更多担当。据多位员工预测,集团将在 “618” 后进行职级、考核、晋升等多项制度的调整。
阿里一位高层认为,马云对变化更敏锐,但他的退休一度给公司治理留下了空缺。
退休之前,马云的决定就是规则。后来,他把这些规则进一步抽象为 “文化”——比如在平台出现利益冲突时,应该坚持 “客户第一”;“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是希望组织内合作沟通真诚透明;“拥抱变化” 则是对业务的要求。只是随着创始人退休、合伙人们陆续退居幕后,这种 “文化” 逐渐被稀释,开始无法成为有效治理的方式。
2020 年后,阿里多次面临文化价值观冲突。先是一封内网帖 “致阿里” 提出阿里高层不了解 90 后、00 后,这批年轻员工已经无法接受工作靠使命和价值观驱动;此后,阿里女员工性侵事件又引发了公司内外关于阿里破冰文化、组织反馈机制、价值观稀释等多方面的讨论。
一位员工曾亲眼见证,某位 P9(资深专家或总监)明明看到过项目出问题,但他在管理会上推脱自己并不知情,最后责任被甩给了一线执行员工。
不过自淘天集团成立后,一些敏锐的老阿里员工已经观察到变化在发生:高层开始更有危机感,也更把这块生意看得像自己的生意——他们频繁地开会,然后会后马上做出可落地的决策。
一些淘天集团员工已经能在具体业务中,感觉到马云在发挥自己影响力,比如内部近期频繁强调中小商家的重要性、强调阿里电商要回归到最初的淘宝生态等等。
这场创始人与高管间的非公开会议,在员工间口耳相传,大胆干、要创新,这是他们接收到的信号,大家预感一场变革已经到来。“谁有阻力,马老师说他来解决。很霸气。” 一位淘天集团员工说。
评论留言